來源:中歐基金
近期,A股在多重政策利好的推動下,進入震蕩調整階段,多個板塊有所反彈,顯現(xiàn)出久違的“賺錢效應”。
“不要浪費每一次的下跌”,親身經歷后愈發(fā)明白其中的道理,那么,我們又能從近期的反彈中得到哪些啟示?
01
著眼長期,不追求短期取勝
回過頭看A股市場近期的反彈行情,最大的感受便是短期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,行情隨時都在發(fā)生變化,不管是反彈還是回調發(fā)生前都幾乎沒有任何征兆,來得猝不及防。
要在這種行情中精準把握短線投資機會,在一波反彈發(fā)生前或剛發(fā)生時買入,并在回調到來前賣出,基本是事與愿違,往往難以躲避危機,還會錯失反彈。
但如果我們著眼長期,不因短期波動輕易離場,更有望不錯過每一次反彈的機會。
舉個例子,在近10年里,若我們一直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(shù),都不用搭配其他投資策略,也可以獲得189.24%的累計收益,相當可觀了。但如果因為頻繁操作錯過了期間漲幅最高的20個交易日,收益便會急速縮水,降至24.73%。
(數(shù)據(jù)來源:Wind,統(tǒng)計區(qū)間:2012/5/31-2022/5/31,指數(shù)過往表現(xiàn)不預示未來)
02
做好倉位管理,
才更有可能布局機會行情
曾經多次跟大家提及過倉位管理的重要性,因為個人賬戶的具體配比由我們自己控制,也是我們抵御市場波動的有效策略之一。
年初以來的市場回調幅度大,持倉中的基金跟著波動,有的投資者會因滿倉帶來的較大浮虧而后悔,相反倉位控制得較好的投資者,則會覺得虧損程度尚能接受……如果做好了倉位控制,虧損幅度相對較小,可操作性也更強。
試想一下,我們一共擁有10萬元閑置資金,如果投向偏股基金占6成而非百分百,面對虧損不僅相對更容易扛過,不至于太過恐懼“割肉”離場;在遇到機會行情時,還留有“子彈”,長期看投資體驗會更好。
03
兼顧多類資產, 東邊不亮西邊亮
A股市場畢竟才誕生30來年,在全球范圍內屬于比較年輕的資本市場,目前也還處于資金存量博弈階段。在此背景下,各主題、行業(yè)的收益表現(xiàn)輪動明顯,單押某個賽道,有可能在行業(yè)的大幅波動中遭遇大幅回撤風險。
從今年前5個月各行業(yè)指數(shù)的月度漲跌表現(xiàn)看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行業(yè)分化異常嚴重的現(xiàn)象,不管是前期下跌階段,還是5月的反彈階段,漲跌首尾都至少相差20%以上。這意味著,如果押注失敗,將要面臨普跌行情中跌更多,反彈不參與的“心碎”情況。
于此同時,行情也不具備持續(xù)性,呈現(xiàn)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”的趨勢,當月表現(xiàn)不錯的行業(yè)往往難以在第二個月的漲幅前三中看到,甚至出現(xiàn)了排名前三和倒三來回切換的情況,如4月跌得慘烈的電力設備,次月就以12.43%的漲幅拿下了月度第三;1月表現(xiàn)好的銀行,在5月卻是墊底。
(數(shù)據(jù)來源:Wind,采用申萬一級行業(yè)指數(shù),統(tǒng)計區(qū)間:2022/1/1-2022/5/31)
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就是,單押一個行業(yè)或者風格的基金極有可能錯過反彈,如果市場風格和基金堅持的風格不匹配的話,在反彈期間虧損也很正常。盡量做到兼顧多類相關性低的資產,爭取有效地分散風險、捕捉更多機會。
04
審視所持基金,
震蕩行情是最好的試金石之一
俗話說“潮水褪去了,才知道誰在裸泳”,我們自己持有的基金是否優(yōu)秀,往往在經歷下跌、震蕩下行等行情,才能看得更清楚。
一般來講,我們可以從下面三個方向去評判:
首先,考察基金抗風險能力。普跌之下,我們不奢求所持基金有逆市賺錢的能力,但回撤控制較好的基金,能提升我們的持有體驗,助力我們長期持有。利用下跌期間,我們可以將所持基金與大盤、同類型基金對比,關注其跌幅是否更小。
其次,基金經理是否對行情變化有迅速的呼應。我們可以觀察基金經理是否在下跌過程中適當減少了權益?zhèn)}位,以降低組合整體浮虧,或者用一部分倉位去加倉契合當下行情的抗跌板塊。這些內容表面看是基金經理對行情的反應速度,實則是投資實力的體現(xiàn)。
再次,基金經理有沒有做好“攻守轉換”。快速的回撤修復能力,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提前布局了反彈幅度大的行業(yè)、優(yōu)質資產。因此,基金經理有沒有在下跌期間逢低加倉、提前布局反彈,也值得我們關注。
說了這么多,只是想告訴大家,只有親身經歷各種市場行情后,從中不斷反思與學習,我們才能獲得策略和心態(tài)上的進步,這正是傳奇投資人雷·達里奧在《原則》中提到的“痛苦+反思=進步”公式。
投資路很漫長,錯過一兩次反彈行情、經歷過一兩次大跌行情都不可怕,可怕的是犯過的錯誤不糾正,以往的經驗不汲取。(文章來源:中歐基金)